漢語德語對照詩集《硯邊詞話》出版發(fā)行
著名詩人,、作家,、學者胡紅拴先生的漢語德語對照詩集《硯邊詞話》日前由美國THE EARTH CULTURE PRESS(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詩刊》原主編葉延濱先生,,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建江博士作序。
漢語德語對照詩集《硯邊詞話》“Lyrik am Tuschstein”,是胡紅拴近年的賞畫,、品石,、行吟的詩作精品集結。胡紅拴先生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詩歌委主任,,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副會長、廣東省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新華文學》《中國詩界》副主編,,是廣州大學及廣東財經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地質圖書館客座研究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藝術專家,。胡先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中山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其作品見于《人民日報》《文藝報》,、《詩刊》《中國作家》《小說選刊》《北京文學》《南方日報》等報刊,,出版有《山道》《胡紅拴詩選》《地球語匯》《石語筆記》等各類書籍76部,計1000余萬字,。主編《中國國土資源詩歌六十年》《中國國土資源散文六十年》《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等各類文化叢書百余冊。是地學詩歌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它曾獲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聯(lián)合授予的全國科協(xié)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與中國新詩百年百名最具影響力詩人獎、寶石文學獎等,。大量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尼泊爾文在海外出版發(fā)行。
這本《硯邊詞話》,,是胡紅拴先生山川紀行的又一次心路詩行,,也是他賞畫、品石,、悟山之心悟所得,。正如葉延濱先生所說:“胡紅拴是一位既有靈性又很勤奮的詩人,這些只要看看他出版的七十余本書和在《中國作家》《詩選刊》《北京文學》《花城》等名刊上發(fā)表的眾多作品就一目了然了。而他獲得的“中國新詩百年百名最具影響力詩人獎”“寶石文學獎”等,,則是靈性與勤奮的一枚枚“勛章”,。
胡紅拴又是一位有熱情、并且有實干精神和組織才干的詩人,,這只要看看他搞起來的“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地學詩歌大賽”“地學詩歌進校園”以及他主編的這些大賽文集和《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等書籍和他作為頒獎主持人主持的“華鎣山愛情詩會”“全國詩文大會”“中國新詩百年頒獎典禮”等一系列文學活動即可見一斑,。
有評論家說胡紅拴是一位風格獨具的詩人,其詩視野幽遠,,題材豐瞻,,語言純正,詩味清雅,。我贊同此觀點,。比如,胡紅拴所寫的一大批賞石詩,,既有詩與石的激情而又靈動地將情與思融合,,從石頭的現(xiàn)實情境和歷史意境中獲得詩歌意象,讓詩中的審美情思和智性張力打開了讀者的心靈,,照亮了世界的隱秘部分,,也升華了石頭與人間關聯(lián)的意象和情趣,給人們提供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在現(xiàn)代生命情境中展開了石頭的新含義,。在胡紅拴的詩歌里,從詩歌出發(fā)而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詩意化處理,,激情于生活,、沉思于生活,以生活為由而讓詩歌充滿了隱喻,,讓自然風物產生象征性生活的意味,,自然界的一切物事都成為托物寄情的對象,可以浪漫地追隨人的情感而起舞,,起舞之一切風物成為人的性情和心性之物,、成為人的情感和意志之物。詩歌與自然共同融合成一種美學化的生命形象,,這樣的生命形象將古老與時尚相接,,給今天的身邊生活賦予古老的仰望和恒久的莊重,在對自然的沉思和想象中,,日常生活的情趣變得與莊重神圣的情趣相一致,。”
? ?《硯邊詞話》一書,,由浙江省譯協(xié)理事,、寧波大學德語系碩士生導師陳巍副譯審翻譯,,陳先生長期從事科技德語、德語文學翻譯,、德語教學與科研工作,,已翻譯和出版了30多種200萬字的譯著。
為了增加讀者的主觀感受和文學趣味,,《硯邊詞話》一書在封面設計中特別邀請當代工筆花鳥泰斗,、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周彥生老先生題寫書名并繪制封面畫,。幽幽荷香,硯邊心境……
評論
已有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