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土”
◎? 張延偉
周末回鄉(xiāng)下,,路過一片苗木培育基地,。工人們正用吊車把一棵棵準備移栽別處的苗木裝在一輛加長的平板廂車上,,那些苗木的根部無一例外地帶著水桶般粗的一大疙瘩“老娘土”,,為防止散落,外面又用稻草繩纏裹得嚴嚴實實,。
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只要在田間地頭看見剛長出來的桃樹、杏樹苗就稀罕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帶著“老娘土”挖出來,像寶貝似的捧回家,,在院子里找個地方栽下來,,期盼它們順利成活、快快長大,,更憧憬著將來碩果累累,、滿樹甜香,。
之所以有了“老娘土”容易存活,是因為老娘土能夠護根和保命,。其實,,何止這些花草樹木,人類的生活和命運,,也無時無刻不與養(yǎng)育我們的故鄉(xiāng)以及故鄉(xiāng)的“老娘土”緊緊地拴在一起,。
因為有著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切身體驗,,真正感受到了“土里刨食”的不易,,人們才會對產(chǎn)自泥土地上的勞動果實倍加珍惜。收獲時節(jié)須提前“糙場”,,就是套著牛,、騾等大牲口,把騰空了的土地一遍遍地弄平,,一遍遍地灑水,,再一遍遍地碾壓細實、堈出光面兒……場“糙”的質(zhì)量好壞與即將進倉入口的糧食息息相關(guān),,所以這活須由經(jīng)驗十足的“老把式”擔綱才行,,容不得絲毫馬虎。這又何嘗不是人們發(fā)自肺腑的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敬畏和尊重呢,?
我們這一代人,,從襁褓中開始,就被父母放心地丟進大地的懷抱,,看著我們赤條條地在泥土地上攀爬翻滾,,任由我們吮吸粘滿“尿泥兒”的手指腳趾,甚至拿土坷垃當糖塊兒舔食充饑……一晃就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嬰兒長成頑皮少年,。爺爺奶奶們咧著干癟無牙的嘴,臉上的笑容很是燦爛:“看看,,還是當‘土孩兒’散養(yǎng)著好啊,,結(jié)實!”
在家鄉(xiāng),,人們把土崖或土坯墻上經(jīng)雨淋過后留下的蚯蚓似的土痕稱作“老娘土”,。嬰幼兒腿彎兒、脖頸,、大腿根兒等褶皺較多的地方,,盛夏時容易被汗?jié)n“淹”傷而紅腫黏連。有經(jīng)驗的老人就用竹篾從墻上刮些“老娘土”,,撒在患處并輕輕摩撫,,等濕粘的部位變得干爽時,,淹傷也就痊愈了。孩子們淘氣,,若是不小心被磚頭瓦塊兒蹭破了膝蓋,、樹枝棘針刺破了手指,隨即弄些“老娘土”摁在上面,,即刻就能止血而且傷口很快愈合,。人們說,“老娘土”就是專為孩子們準備的“救命土”,。
“老娘土”牽系著故土和親人,,是一個人的靈魂寄托。我想,,我們當把“老娘土”永遠深藏在心底,,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故鄉(xiāng),不忘親人,,不忘做人的根本,。
(作者簡介:張延偉,,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許昌市政協(xié)和文史委員會文史研究員,。)
評論
已有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