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探秘 | 迷人的海岸線
◎ 文字:陳 靚 黃贊慧 郭 潤 攝影:黃贊慧 王照翻 鄭 法 王 慶 符釘輝
海岸線是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當從高空俯視,似是一條蜿蜒曲折,、連綿不絕的裙邊在郁郁蔥蔥的陸地周圍搖曳生姿,,它是海的盡頭,也是揚帆遠航的起點,。而海岸帶則是岸線向海向陸的延伸,,即海洋和陸地交互作用的過渡地帶,常常將其分為潮上帶,、潮間帶和潮下帶,。在構造運動、波浪沖刷,、河流輸送,、潮漲潮落、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共同作用下,,海岸線的巖石被不斷地拍打溶蝕、沖刷堆積,、交替迭代,,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海岸地貌形態(tài)。
本文根據海岸底質特征與空間形態(tài),,主要將海岸線劃分為砂質岸線,、淤泥質岸線、基巖岸線和生物岸線等,,針對這幾種類型進行重點介紹,。
海南萬寧港北港基巖岸線
海岸線生態(tài)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效
漫長的岸線除了藍天碧海、細浪白沙,、美景波濤,,更是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數據顯示,,占我國國土面積13%的沿海地區(qū),,生活著我國42%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60%的國民生產總值,,這里遍布工業(yè)城市和海港,,不僅是國防前哨,更是海陸交通的樞紐,、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地,,是人類社會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圍海造田、養(yǎng)殖圍塘,、無序挖沙,、生活垃圾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工程建設等大量的人類活動,,加之海平面上升,、臺風、風暴潮等影響,,海水侵蝕作用加強,,給海岸帶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后退,、地面沉降、海水污染等各類災害頻頻發(fā)生,,嚴重制約了海岸帶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目前,我國在海岸帶生態(tài)保護修復方面已取得顯著成績,,相關法規(guī),、政策、標準不斷出臺,,從提高海岸帶彈性的角度開展的各類生態(tài)保護修復項目有序進行,,但是由于我國海岸帶生態(tài)系統(tǒng)本底條件相對較差,迫切需要通過持續(xù)強化陸海統(tǒng)籌,,推進典型生態(tài)區(qū)域修復,,完善海岸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多種方式綜合實踐,控制海岸帶生態(tài)風險,,有效提升生態(tài)質量,,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供給能力,,構建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海洋生命共同體,。
海南海口五源河砂質岸線
輕柔綿軟的砂質岸線
那些被海浪沖刷刨蝕下來的以及由海浪河流從鄰近海岸或陸架上攜帶而來的物質,,隨波逐流,,在海洋動力的持續(xù)作用下,逐漸被打光磨圓,,成為綿軟光滑的細砂,,最后或在海灣中停歇堆積形成沙壩,或在灣口堆積形成沙嘴,,又或是形成景色宜人的沙灘,、沙壩,構成了相對平直的砂質岸線。海濱浴場是砂質海岸的主要開發(fā)方式,,尋三兩好友,,在清凈浪漫的金色海灘上沐浴陽光,在藍寶石般的清澈海水中沖浪,、游泳,、潛水,感受砂質岸線的動人心弦……裸露的砂質岸線極易受到侵蝕,,風,、波浪、潮汐,、相對海平面上升,、風暴事件、河流泥沙供給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造成長,、短期的侵蝕或淤積,旅游開發(fā),、海岸防護結構建設,、土地圍墾、近海及河口疏浚,、城市化等人為因素也是是海岸線運動的驅動因素,,砂質海岸在全球僅占13%左右。
海南陵水黎安港淤泥質海岸
平坦廣闊的淤泥質岸線
淤泥質海岸線是泥沙沉積物長期在潮汐,、徑流等動力作用下形成的開闊岸線,,主要分布在有大量細顆粒泥沙輸入的大河入海口,、大型沖積平原沿海地區(qū),,多呈現地勢平坦開闊、坡度小的堆積性地貌形態(tài),。與景色壯觀的基巖海岸和風景秀麗的砂質海岸大有不同,,在這里,渾濁的海水代替了湛藍的波濤,,淤泥遍地的泥灘代替了光怪陸離的礁石,,景色肅穆,卻暗藏生機,。由于其堆積物以粉砂,、淤泥為主,土質肥沃,,再加上其水淺灘平,、平坦廣闊,是灘涂養(yǎng)殖和海岸濕地建設的絕佳場所,具有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同時,,淤泥質岸線也是曬鹽的寶地,如塘沽鹽場,、鶯歌海鹽場等,。每當潮水褪去,三三兩兩的趕海人,、星星點點的燈光以及清脆的歡笑嬉鬧聲,,讓寧靜的淤泥質海岸又呈現出別樣景象。
海南陵水國家濕地公園紅樹林生物岸線
雄偉壯麗的基巖岸線
基巖岸線,,顧名思義,,就是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海岸,它常常發(fā)育在陸地山脈或丘陵延伸并直接與海岸相交的地帶,,地勢陡峭,、綿延曲折、岬灣相間,、周圍島嶼眾多,,而靠海洋一側則坡陡水深、水下地形穩(wěn)定,。由于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基巖海岸常常被作為避風良港,在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的大部分岸段,,是我國最廣泛的岸線類型之一,。然而,基巖海岸雖然抵御海浪侵蝕條件較好,,但在長期無休止的海浪拍打沖刷的作用下,,會由于巖石侵蝕崩塌形成獨具特色的海蝕地貌,如孤立的海蝕柱,、海蝕穴、海蝕崖等,,塑造出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海水直逼懸崖、巨浪撞擊海岸,、景色秀麗壯觀的優(yōu)質的旅游資源,。
多姿多彩的生物岸線
如果說基巖岸線、砂質岸線和淤泥質岸線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生物岸線就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恩賜,,層林盡染的紅樹林、五彩斑斕的珊瑚礁,、郁郁蔥蔥的海草床,,不僅景色絕美,更是在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生物多樣性維護以及海岸促淤保灘,、防風消浪、凈化海水,、調節(jié)氣候,、美化環(huán)境中個頂個的各顯神通。紅樹林是一種生長于熱帶,、亞熱帶潮間帶或河流入??诘哪颈局参锶郝洌顷懙叵蚝Q筮^渡的一種特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由于其根系發(fā)達,、生命力頑強,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浪的作用,,同時也是鳥類等生物的棲息地,,是當之無愧的“海岸衛(wèi)士”。
海草床是地球上唯一一種完全生活在海洋中的被子植物,,主要分布熱帶,、溫帶近岸海域或濱海河口區(qū),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強大的生產力支撐起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眾多海洋生物的完美家園,,同時也具有極強的固碳儲碳作用,被認為是“海洋之肺”,。
珊瑚礁是珊瑚蟲的分泌物和珊瑚蟲的遺骸堆積而成,,主要分布在熱帶溫暖、清澈,、光線充足的淺海區(qū)域,,它用只占不到0.1%的面積為近25%的海洋物種提供生活環(huán)境,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初級生產力和快速的物質循環(huán),,被稱之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我國的生物岸線主要分布在南海諸島、海南,、福建等地,,生物資源豐富,環(huán)境脆弱,,奇特珍稀,,多被選劃為海洋自然保護區(qū)等保護區(qū)域。
評論
已有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