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在頁巖中的精靈——放射蟲
◎? 王昱犖
顧名思義,,頁巖氣是“生活”在頁巖中的天然氣,。頁巖像是各種顆粒微小的粘土礦物搭建而成的層層樓房,其中除了頁巖氣,,還“居住”著一些特殊的居民,,比如沉睡在頁巖中的精靈——放射蟲,。
奇特而輝煌的家族
放射蟲屬于原生動物門肉足蟲綱大家族,,它們十分獨立,,一個細胞即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具有作為一個動物個體所應(yīng)有的主要生活機能,。而它們的名字也源于其奇特的長相,它們大部分都有一個,,呈球形,、鐘罩形等多種形狀的中心骨骼,中心骨骼上有刺呈放射狀向外伸展,,間或多數(shù)針狀物相集成層或互相連絡(luò)而成籠狀,,形狀精細繁多。
放射蟲家族具有悠久的演化歷史,,它們自寒武紀誕生,,到了泥盆紀后期和石炭紀達到繁盛,;進入新生代更是迎來家族的頂級時期,尤其是在始新世和中新世,,放射蟲的所有類群都出現(xiàn)了,,并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形成了許多有代表性的化石群,;如今他們也依然活躍在海洋當中,,從赤道到極地,幾乎遍及世界上的所有海域,,如果用一個普通浴缸來盛滿海水,,里面生活的放射蟲可以達到4萬個。
沉睡深海做一個漫長的夢
放射蟲作為一種浮游動物,,主要依靠偽足從水體中捕獲食物,,除了食用細菌和有機顆粒外,還捕食各種浮游動植物,。他們的壽命其實很短,,數(shù)天至一個月左右,而后沉入海底,,有機質(zhì)部分重新進入碳循環(huán),,而由于其骨骼成分主要為硅(Si)和氧(O),以及少量鎂(Mg),、鈣(Ca),、鈉(Na)、鉛(Pb)等元素,,因此不易被溶解,,這些堆積在海底的放射蟲殼就形成了放射蟲軟泥,固結(jié)成巖之后便形成了典型的放射蟲硅質(zhì)巖,。地質(zhì)歷史時期,,地球上各大板塊相互碰撞消亡,形成縫合帶,,這其中會殘留很多深海沉積物,,而正是由于放射蟲可以沉積海底的特性,使得它們成為幸存者,,見證著滄海桑田,。
喚醒沉睡的精靈
要想喚醒這些沉睡在頁巖中的精靈,讓它們重見天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特殊的方法。首先要將采集的樣品碎成直徑1厘米大小,在室內(nèi)將所取樣品置于濃度為4%的 氫氟酸溶液中浸泡,,在室溫條件下每8小時沖洗,、換酸一次。所得的酸性殘渣用水中和至中性,。如此重復(fù)約半個月,,獲得足夠的殘渣。將溶出的留有放射蟲 化石的殘渣用300目(0.054毫米)篩子洗凈,,再轉(zhuǎn)置于燒杯中自然晾干,。然后將處理好的樣品均勻地鋪在玻璃板上,在體視顯微鏡下挑出保存好的放射蟲標本,。
訴說往事
然而,,要想從這些被喚醒的精靈那里了解到過去的事情,這樣還遠遠不夠,。需要將這些精靈們請到銅臺上,,用噴炭或者噴金的方法為它們換上一身衣衫,再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為它們拍攝一組精美的寫真集,。這樣,,誕生自寒武紀,演化迅速,,生態(tài)類型多樣,,從海水表層到大洋深海均有分布的它們才樂意向你講述地史時期古環(huán)境、地層劃分對比及環(huán)境與生物之間協(xié)同演化的故事,。
它們說,,赤道地區(qū)氣候溫暖,可以肆意生長,,因此它們個體數(shù)量較多,,殼壁薄、孔小,、構(gòu)造纖細,、放射刺長、側(cè)棘發(fā)育,;高緯度地區(qū)氣候寒冷,,生存艱難,因此它們個體數(shù)量較少,,殼體壁厚,,構(gòu)造致密,放射刺短且粗,。
它們說,對于水深喜好不同,泡沫蟲類和棘刺蟲類喜歡待在淺水層透光帶,,而罩籠蟲類和暗囊蟲類則喜歡2000米以下的深度,。
……
它們說,很喜歡很喜歡現(xiàn)在的海洋環(huán)境,,所以它們會把那些污染海洋的壞人記在骨子里,,也祈禱著不被打擾,希望能和人類朋友們一起,,保護好這顆藍色的星球,。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油氣資源調(diào)查中心)
評論
已有條評論